揭秘老年人保健品诈骗:近10年有50多万老人受害,400多亿资金流失的背后真相
2025-04-21 15:23:1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哲里说直事微信公众号 | 编辑:彭月娥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57

近10年来,会销,直销,传销的目标都一直盯着以老年人为主,特别是家里年轻人都出去打拼,家里只剩孤寡老人,平时缺少关爱,只要这些会销,传销的人群送点鸡蛋,送点关爱,就恨不得将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儿子,亲闺女来对待,就近10年来受骗老人超过50万以上,涉案金额超过400亿,这也暴露了保健品行业长期潜藏的严重问题。

触目惊心:案件核心信息曝光

特别一些主要围绕宣称 “包治百病” 的各类保健品,像 “特效保健酒”“羊奶驼奶”“疏糖粉” 等。就仅2024年这一类的诈骗案涉案金额远超百亿以上。

典型骗术剖析

骗子们首先以免费鸡蛋、面条等小礼品为诱饵,吸引老年人参加所谓的 “健康讲座”。在讲座现场,他们会通过一些权威媒体报道的新闻掐头去尾,硬靠,硬挂等方式,然后找一些所谓的“专家”“高级营养师”“养生专家等”对产品的夸夸其谈,营造靶向作用,虚假承诺。可怜那些对健康充满渴望的老年人,就这样一步步落入精心设计的陷阱。

消费心理操控手段

因为老年人本身就一身的基础疾病,然后针对他们对健康的渴望,放大老年人对健康的焦虑,营造“专家”好不容易来一趟然后公司为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,做的一场慈善活动,原本要9990元的一套产品,现在成本价999元,然后就是一些销售顾问那种体贴,嘘寒问暖,对老年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把控。

深度揭秘:保健品骗局五大套路

免费引流与情感操控

骗子们用 “免费旅游”“送鸡蛋”“送小礼品” 等极具吸引力的活动来筛选目标群体。特别是一些心术不正的直销销售人员,更是可恶,把一些年纪大的老年人以免费旅游为借口,骗到一些直销公司到了公司后就进行为期三天二夜的听讲座洗脑,然后一对一的沟通,促成。没有成交的第二天继续听讲座,洗脑,会后一对一沟通,促成。同时还告诉这些老年人,自己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,一边吃产品把自己身体吃好了,同时把产品分享给自己身边的老伙计,帮助他们也把身体调理好,同时公司还给他们介绍费,于是转介绍也完成了。

伪科学话术与虚假权威

一些销售人员利用公司的一些所谓的发明专利,一些媒体的养生节目等手段来佐证讲课“专家”的一些套路,甚至有些产品号称能够降血糖,降血压,只要这群老年人用了多少时间产品后就可以把药物停了。

暴利链条与价格欺诈

早在10年前,不管是会销,直销,传销只要逮着一位客户就往死里薅,客户往往都是抱回家3-5万的产品(比如:康宝莱 成为会员 要买3.8万的产品目前虽然没有这种压货的情况。就比如2016年到2018年期间,隆力奇有一些果蔬机公司正常销售的价格是8900元而找到代加工的厂家竟然只要790元)

线上线下结合规避监管

为了逃避监管,部分要求消费者 “进体系” 进行私域交易,或者设计 “线上引流 + 线下成交” 的模式,脱离平台监管。如此一来,监管部门难以察觉,消费者的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。

精准画像与分类收割

骗子们建立 “客户管理系统”,将老年人分为 A(独居高收入病患)、B(有基础病)、C(健康老人)三类,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进行精准推销。尤其是重点向 A 类群体推销高价 “抗癌保健品”,手段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。

雷霆出击:多部门重拳整治措施

专项整治行动

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,将 “老年人药品、保健品虚假宣传” 列为 2025 年重点整治项目,严厉打击 “会销” 模式及虚假广告。同时,商务部、卫健委等 12 部门联合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,重点打击保健食品领域的价格违法行为,各部门协同合作,形成强大的整治合力。

法律与监管升级

一方面强化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的执行力度,对虚假宣传行为最高处以 3 倍赔偿,并探索提高罚款上限,让骗子们为其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,从而有效遏制暴利。另一方面,推动平台落实主体责任,严查直播间话术规避审核、私域交易等行为,从源头堵住监管漏洞。

责编:彭月娥

来源:哲里说直事微信公众号

邵东新闻
时政热点
邵东便民
视频新闻2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